前     言 >>  由地名看... 由地圖看... 由距離看...由地文看... 由水文看...  回首頁

 

 

.5

 

地文 Favorlang 村莊

在哪裡?

 

江樹生譯《熱蘭遮日誌》以及國內諸多學者,大都認為1637~38 年荷人所征服的所謂 Favorlang 村莊,在今雲林縣褒忠鄉的褒忠。就是說於距今370 年前,在今褒忠那裡曾經有一至少擁有 2200 個房屋、約有 3500 個居民和 800 個守衛著村莊的武士的大而富裕的村莊。根據大員熱蘭遮城的福島人口資料以及一般認知,荷治時代台灣的平埔族人口約 20 萬人左右。以此計算該村莊人口比例之高,儼然是個都會中心。

現代都會的形成,深受政治、經濟建設與產業活動影響,或人工計畫造市,外來人口逐漸移入,終成為大的城市。資料顯示十七世紀,台灣平原平埔族尚過著「冬夏一布,粗糲一飽,不識不知,無求無欲」的遊耕農業方式的生活。這樣的時代,人民選擇居住地的條件在於居住之安穩與營生之容易。換言之,天然條件決定在某一地點是否能夠形成聚落的主要原因。 

雲林西部平原

今雲林縣位於濁水溪至北港溪之間,台灣西部之約中部位置,陸地最突出、平原幅度最寬的地方,由北而南,有濁水溪、新、舊虎尾溪、以及北港溪等四大河流流穿其中,大體而言,是由河流沖積物所堆積而成的。它的南北海岸線作 20 度面向西北傾斜。古時候,秋冬季西北季風特別猛烈,每每造成滿天飛沙,積沙成崙,雨季即因河床汙塞,造成河水氾濫流竄,有如郁永河所形容「風起揚塵,雨過流為深坑」,環境相當惡劣。此觀之當年郁永河來台採硫時,取道哆囉嘓、諸羅山、斗南北上;黃叔番俗六考提及二林、馬芝遴、貓兒干、大突四納餉歌;連日治時代建設的縱貫鐵、公路都避過雲林西部平原,經由彰化、斗六、嘉義才略西行經新營通過嘉南平原南部,就可概見一斑了。

雲林平原 (權宜稱呼) 指北港溪 (中游) 以西地區,區域內有新、舊虎尾溪二條溪流,由東而西注入澎湖水道,天然形勢由而北而南被分隔為截然不同的三個區塊:根據 1897 年 (明治 30 年) 台灣總督府技手小花和太郎等人的調查報告:濁水溪至新虎尾溪之間區塊權宜的稱為「周仔平原」、新虎尾溪至舊虎尾溪之間稱為「虎尾平原」,依此舊虎尾溪至北港溪之間權宜的稱為「北埔平原」。江樹生譯《熱蘭遮城日誌》疑為 Favorlang 村莊的「褒忠」即在虎尾平原最南邊、略中央地帶瀕臨舊虎尾溪畔的一個鄉村。  

(雲林縣平原)

 關於「周仔平原」:

根據小花和太郎等人的調查報告:「周仔平原」指虎尾平原北方約 8 公里處,位於距離濁水溪支流之西螺溪口上游約 4 公里半乃至 8 里之溪南一帶,東自今西螺鎮,西至貓兒干(今崙背鄉豐榮村) 東邊一帶,取孤立其中之一村落「周仔庄」而名,屬於布嶼東堡,北控西螺溪,東、西、南三面以坪仔庄、酒沽庄、蕃社庄、新庄、水尾庄、竹為內庄,及草湖庄等村落及園圃為界,約指今二崙鄉全部與崙背鄉東半部。「周仔平原」西邊約 4 公里遍地草野。

該平原地勢微向南傾斜,全原野約七分之二地區土地較為低窪且卑濕,有二溪流及二、三沼澤。溪流之一當地人稱之為「小溪」(今大義崙大排水溝)、寬約 4 乃至 10 數公尺,自西螺溪分支,涵養西螺街附近田園後,向西流經平原南方,於西端約 1 公里 處再與西螺溪合流。溪流之二寬不過半公尺,細流流穿窪地,沒於卑濕中而不見 (今八角亭大排水溝)。 當小溪與西螺溪合流之處,其流駛速度受到阻遏而渟滯,流勢喪失,遂溜於原野低地,平常水深只 5 寸乃至 2尺,一朝大雨,隨著西螺溪水量增減,甚至自西螺溪倒溢逆流奔迸,苦心經營的家園,都難免於水害而泡湯。  

西螺溪平常寬約百公尺,水深 5~ 60 公分 1 公尺 水時際可達 2 公里餘之寬。

平原上尚有沙丘縱橫之勢,就中,西北即西螺溪畔、及東北隅至中央部即周仔庄附近最為顯著,而此等斷續於溪畔的沙崙,每於增水之際,便崩塌流散汙積於平原上,令周仔庄民無計可施。

 

 (周仔平原)

 

關於「虎尾平原」

「虎尾平原」為西部著名平野之一,其擴域含蓋布嶼及大坵田兩堡,北以新虎尾溪為界,因流滓泥渣沖積而成的所謂沖積三角洲之一部分,沿新虎尾溪流域伸展,故權宜名為「虎尾平原」。距新虎尾溪口上流約 6 公里處起,沿著溪南伸展,東方三分之一屬於大坵田堡,西南三分之二屬於布嶼西堡,東、西、南三面有:溪仔庄、蓮菜庄、竹圍仔庄、北溪厝庄、牛埔庄、後牛埔庄、厝公厝庄 (屬大坵田堡)、山仔腳庄、瓦厝庄、王厝庄、湖洋厝庄、龍岩庄、貝圳庄、新厝仔庄、林珠 (屬布嶼西堡) 等十九庄所包圍,廣袤東西約 16 公里 、南北約半公里至 2 公里

大體而言,地勢平坦,由東東南向西西北、即新虎尾溪南岸緩慢傾斜,溪畔因堆砂地勢稍高。

新虎尾溪起於該平原東方 40 公里許,清水、濁水兩溪合流處,寬約 40 公尺 內外、平常水深不過半公尺內外,經刺桐巷街 (今刺桐) 南方,西折蜿蜒流穿平原北部,涵潤沿岸各地,注入澎湖水道。

冬季多西北季風,土沙飛揚,其猛烈時,每每一夕之間使他處堆沙飛散,而至別處推成新的沙堆,因此該平原處處可見沙土堆積的沙崙。又農曆五、六月間,多雨之季,一旦下雨,雖乾涸地亦立成沮地,浸水數日不退,附近農圃受害尤甚。且如遇大雨連續數日,新虎尾溪水即氾濫,奔流於平原之間。是故,該平原自古為閒置荒廢之地。(按:閒置荒廢之地,台語謂:山頭戶尾,「戶尾」為「虎尾」一詞之語源。)  

虎尾平原形勢,自散落周圍的村落中之一,瀕臨溪畔處的藔起,沙崙縱橫而走,迫臨溪岸,全平原受天然地勢所區分為三個區塊,便宜上沿著溪流之上下,名為「上虎尾平原」、「中虎尾平原」、以及「下虎尾平原」,各別敘述其位置及地形之梗概如下:

 

(虎尾平原)

  

(1) 上虎尾原野:

上虎尾原野東西約 3.5 公里 ,南北翌 2.5 公里 許,東、南兩面以溪仔庄、蓮菜庄、竹圍仔庄北溪厝庄馬公厝庄等村莊及園圃為界,西為沙崙連接於中虎尾平原,北瀕臨新虎尾溪。

西南部的馬公厝庄一帶土地卑濕,有沼澤,愈近溪畔,地勢漸高且較為乾燥,降雨出水之際,雖難免或多或少受浸水之患,然地味肥沃,為三者中最有望的地帶。有名富豪林維源曾有意投資開發,計劃鳩集民力開拓水田,引溪水灌溉,適逢甲午戰役而作罷,迄今未復有人繼續此舉,因此,目前這一大遍土地尚屬於無主的狀態。  

(上虎尾平原)

(2) 中虎尾原野:

中虎尾原野東西約 4.5 公里 ,南北約 0.6 公里 2.5 公里 ,東邊連接沙崙及上虎尾原野之西南兩面,接連馬公厝庄、山仔腳庄、瓦厝庄、王厝庄、湖洋厝庄、流岩庄、及庄等村莊與園圃。其中王厝藔處於沙崙所環抱之中,北邊瀕臨新虎尾溪,因此迭受水害,庄民失去活路,如今已瀕臨廢村,僅有居民二戶,是否水害以前居住者猶不得而知。界於中、下兩原野的庄亦庄民四散,淪落同樣悲慘的境況。 平原東南有連接於上虎尾原野的卑濕地與沼澤,其餘低窪之地,一旦下雨,多雨水潴溜數日而不退。

 

(中虎尾平原)

 

(3) 下虎尾原野:

下虎尾原野東西約 5 公里 ,南北約 0.5 公里 乃至 3 公里 左右,東、西、南三面以、洪厝、貝圳、林珠、阿芹厝等村落與園埔,以及沙崙為界,北邊瀕臨新虎尾溪,西北方相隔約 2 公里 ,與麥街相望。較之前二者 (上、中虎尾平原),本平原土質最劣,且浸水之害尤甚。西 2 公里許有洪厝,亦屢遭水害,終於數年前廢村云云。

其西北,即海邊地區,地多沙崙,一朝風伯施虐,飛沙撲面,行人無法通行。猶有甚者,一夜之間,整個沙崙飛散,青翠園圃被埋沒於沙塵之中。除了界於中、下兩原野之間的藔附近之外,似無立可耕種的耕地。

(下虎尾平原)

 

關於褒忠附近:

以上所描述,乃是距今一百十二年前,新虎尾溪南、北平原遍地荒蕪的景象。尤其今之褒忠,舊地名「埔姜崙」,位於中虎尾原野南邊瀕臨舊虎溪畔,馬公厝庄西南西約 5 公里處,與北邊新虎尾溪畔之藔成南北略相對的位置,沙坵縱橫,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地方,直至日治初期尚是一片「埔姜樹」叢生,只有幾戶人家的荒野之地。只要看看接鄰褒忠鄉北邊有名叫「崙背」(即:崙之背) 的地方、就能夠想像古時今褒忠鄉一帶的情勢。1935 年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附近的田洋村興建了「龍岩糖廠」,當時田洋揀村一帶因長期風沙吹襲堆積,形成為數公里的沙坵,才大興土木改建了埔姜崙的街坊來做為糖廠的門面,仍名為埔姜崙,置於台南州虎尾郡土庫街馬公厝,1949 年始由土庫鎮劃分一部分,另成立褒忠鄉,因此,迄至目前尚是雲林縣人口最少,同時也是面積最小的一個鄉單位。

由於小花和太郎等人的調查資料,連《雲林縣誌》所載 1724 (雍正2 ) 間,簿昇燦率民墾殖褒忠的故事是否真實?都有存疑的空間。縱使真有其人其事,面對如此惡劣嚴酷的天然環境,恐怕早已知難而退了。進而,從來認為當地平埔族受漢移民推擠,失去土地而內移至埔里或宜蘭等地云云,縱然真有其事,蓋風災水患才是解開人口遷徙的關鍵問題。從這角度切入,沒有證據顯示十七世紀初葉,這些地方曾經比距今一百多年前之情況更好。若說十七世紀初葉「埔姜崙」抑且舊虎尾溪北岸曾經形成一至少擁有 2200 個房屋、約有 3500 個居民和 800 個守衛著村莊的武士,大而富裕的村莊,殊不合理。

關於「北埔平原」:

北埔平原位於北自舊虎尾溪南至北港溪之間,包括今土庫鎮南部約三分一部分,以及元長鄉、四湖鄉、北港鎮、水林鄉、口湖鄉等地。亦因流滓泥渣沖積而成的所謂沖積扇之一部,沿舊虎尾溪略中游南岸,即元長鄉北部一帶向略西南方向伸展。

上述小花的調查並未涉及麥寮鄉、台西鄉、四湖鄉及口湖鄉等瀕海地區;事實上,當時這些地區的大部分還是海水侵佔的鹹潟之地,開發較慢。直至日治末期猶處於總督府救濟區,免除賦稅。就小花的觀點而言,北埔平原指土庫鎮南部約三分一部分,以及元長鄉、北港鎮、水林鄉與四湖鄉東半部等地,北以舊虎尾溪為界,南瀕臨北港溪,其地勢由舊虎尾溪南岸微傾斜向西南伸展,形成為一扇形平原。

(北埔平原)

 

比起前二者 (周仔平原與虎尾平原),北埔平原算是得天獨厚,自虎尾平原延伸而來的沙坵,越過舊虎尾溪南岸,東自「後湖」至「頂山仔內」之間 (即褒忠對面南岸),形成東西走向,斷續的沙坵,造成較高地勢,自此逐漸平伏向南伸展。

根據1906 年總督府公佈的調查報告:「後湖崙」東西長約 3 公里 ,南北寬約半公里,高約百公尺,東半部環抱向南伸展,其南方約半公里處,依次有「子茂北崙」、「子茂南崙」、「潭墘北、中、南三崙」、「中坑仔崙」、「頂寮北、南崙」、「東庄崙」及「湖仔內崙」等小沙崙,依次越南邊的沙坵越向東方遞移。

西邊的「頂山仔內崙」之西半部南方,由北而南依次有:「頂山仔內南崙」,「蔥仔寮崙」、「三房寮崙」、「合和庄崙」、「潭內北崙」等小沙坵,依次越南邊的沙坵越往西邊遞移。

上述東西兩沙坵群,形成為一畚箕狀形勢,環抱該平原北部,成為阻擋西北季風的天然屏障;雖也難免受到若干風害,大體上而言,是個安穩適於居住的地方。又因舊虎尾溪南、北兩岸地勢高敞,之間成為一條深壑,溪流由深壑向西流穿,雖出水季節亦不致泛濫四溢,水土較為安定。

又自瀕鄰舊虎尾溪畔之「後湖崙」,與「頂山仔內崙」相接處之南方約 五公里處,復有東西走向的「菩提頂崙」。「菩提頂崙」東邊接連於「東崿仔崙」、「田洋崙」與「蘇遙崙」,再接連於「傅厝崙;西邊連接於「西勢尾崙」和「崙仔頂崙」等沙坵,亦環抱成為第二道屏障;有「元長庄」位於這些沙坵所環抱的腹地,從此向西南伸展至北港溪,一片平坦的原野。

非結論:   

就時點而言,沒有資料顯示荷治時代,現在的北港鎮已經有聚落存在,要到入清之後才有「笨港」之聚落出現,也尚位於笨港溪南岸;但有不少資料顯示 Favorlang 人經常經由笨港溪口進出於Wankan 一帶,可見今「元長庄」一帶儼然成為笨港溪北岸通往南北的唯一要衝等,種種跡象顯示,十七世紀初葉,受到荷蘭軍征伐的 Favorlang 村莊,在今元長附近之可能性,比在褒忠之可能性較大。  

TOP 


 

 

由水文看Favorlang村莊在哪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