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 。 王爺船
與 艨艟船 。 澎湖、東港或小琉球每年都有「燒王船」或稱為「送王船」的祭事。 「燒王船」是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。 關於「燒王船」的由來意義,時下的說法,說是源於「送瘟出海」,如今雖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,但仍存有濃厚的瘟神色彩,使得「王船祭」至今籠罩著神秘、嚴肅的氣氛。 相傳台灣早期因瘟疫猖獗,眾人即以作「王醮」來祭拜俗稱王爺 的瘟疫神,祭典中送王船的儀式,有瘟疫能隨船而去的象徵。一般流放王船為「遊地河」;燒王船的目的是為了將凡間瘟疫帶走,不要留下病痛給民間。其實都脫不離「移民史觀」,陷於「移民史觀」的論述模式。
。
我於60年代,曾經與友人蔡堃元先生對東港與澎湖的「拜王船」做過訪問調查。兩地漁民對「王船」的傳說相同,是這樣的: 「王船」就是「王爺船」。海上有无神,夜間常駕艨艟船於海上游盪,遇人船即靠近來,拿水桶舀海水灌人船,使人船沉沒海中。 因此,魚船的船艪上都掛有三、四個無底的水桶,碰到「艨艟船」出現時,趕緊將無底水桶遞給无神,據說:无神昏惷,拿起水桶只管一直舀水往人船裡灌,而不知水桶無底,舀不起水。趁无神專注於提桶舀水,船家偷偷的把船開走,脫離艨艟船的糾纏。 「艨艟船」就是「幽靈船」,只是個朦朧的影子,發現時已經來不及逃離,便趕緊燒香拜神,祈求神明保祐。此時若遠遠看到一點紅光,就是「王爺船」的神兵神將出現了,艨艟船便消失不見。 (從前沒有雷達或無線電通訊),船在海上黑夜航行容易迷失方向,找不到回家的路時,趕緊燒香拜神,祈求神明指引,若遠遠看到一點紅光,就是「王爺船」出現,只要跟著紅光航行,就能夠平安回到自己的家。 因此,討海人祭拜「王爺船」以求海上平安。 燒王船就是祭拜犒賞「王爺船」上那些保祐「討海人」的神兵神將的事,所以燒以王船與王船上的庫錢和米包糧草。
照《台灣風俗誌 》的記述,「王船」祭事自「送王船」演變成為「燒王船」,也由「神船」信仰演變為驅趕「瘟神疫鬼」。 宋龍飛《民俗藝術探源 》(下冊) 有:「伶仃之洋,婆娑之存--從台灣瘟神的信仰看王船祭」一文,宋龍飛用台北觀點看王船祭,台灣人似乎註該不能有自己的故事。該文的末尾宋龍飛這樣說:「回朔到百年以前,泉州沿海的居民,建造了一艘、一艘的精美奪目的彩船,上面儎了王爺神像及食米用器,在鑼鼓喧天的歡送聲中,將它們流放於海上,它們載浮載沈的,漂向了浩如烟海的伶仃之洋,不知有多少艘中途遇難而沈沒,又有幾艘零幸運的漂到台灣海岸,而接受人間煙火的祀奉呢?」好像台灣海峽根本就沒有那條「黑潮」似的;台灣「王船」信仰的人也簡直是「傻子」,竟然把人家流放過來的「瘟神疫鬼」奉為神明,視為海上保命的「神船」在膜拜? 這種說法的始作俑者當然不是宋龍飛,『台灣府誌』早就如此這般說了。問題在於會寫文章的沒看到真實,看到真實的不會寫文章,或者寫下來了也不會留下來。 我們同意民俗傳說會因地而異,甚至因人而異,也會因時代而改變,但那是指在正常發展之過程中的自然改變,不是根據官府的意向所作的改變。
|
|
|